期望对方改变 还是期待自己成长
2023-06-05 | 来源:中国妇女报 | 作者:李增芬

任婕/摄

多年前,在和朋友聊天,谈及婚姻对一个人的意义。我说:“可能你需要降低对婚姻的期望。”她对我说:“如果对婚姻都没有期望了,那我还要婚姻干什么?”当时,这个问题确实把我困住了。如果真的不对婚姻有期望,亲密关系是否就没有理由存在?

也许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:我想要一个家,期待家庭给我温暖;我想要一个伴侣,希望他爱我,在意我;我想要一个懂我的人,能够给我肯定和支持……似乎这是普通人对亲密关系最朴实的向往。然而,当你问一对生活了几十年的夫妻,他们是如何相处下来的,也许他们会给你不一样的回答。

降低期望是对伴侣的另一种信任

有人会说,我们吵了几十年,吵累了,知道他就是那样,我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,日子反而没那么难过。

还有人会说,我现在都不怎么管他,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,一起吃吃饭,聊聊天,散散步,也挺不错。

当经历岁月的磨砺,婚姻中的两个人在矛盾和冲突中不断地磨合、融合,又重新找到关系的边界,对彼此的期望越来越少,两个人的关系反而更轻松了。

这正是我想要说的,降低对伴侣的期望,其实是另一种对伴侣的信任。你不必要求他为你做什么,也不用在他身上刻意寻求你未曾被满足的需求,你的安全感不再建立在他的身上,关系的压力解除了,平等而自在的对话就成为了可能。

事实上,期望是对伴侣施加的一种情感压力,希望伴侣满足你的内在需求,而这种需求是你内在对被重视、被接纳的渴望,说到底,是一种对爱的渴望。

我们总想在关系中寻找一种特别感,在对方那里寻求一种特别的存在,被看见、被接纳、被重视,好像只有那样一个人给自己一种肯定,才有属于自己的意义感和价值感。

这其实又回到了对自我的认识上。只有我们认为自己没有存在感、安全感,才会在外界寻找,当我们把这些感觉都寄托于外界时,这本身就不会有安全感。

于是,就掉回到自己给自己挖掘的陷阱里。而期望,正是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点。

冲突发生在期望和失望之间

当你把期望放在伴侣身上时,就是在大声宣布,你是不完整的。你想要在伴侣身上获得填补你内心空洞的东西。

一个人为了获得对方的爱和回应,可以忍受委屈、指责、冲突,可以一味地妥协失去底线,期望对方能够回心转意,能够接纳自己。Ta把爱自己的那一块丢掉,渴望对方能够补回来,然而,换来的却是一段不平等的关系,以及同样不被重视的自己。

所有的不开心是无法通过别人来完成的。你期待Ta给你10分温暖,结果Ta只给到你2分,剩下的8分就一定会被失望填满。

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尽管有相爱相融的一部分,但也存在着关系的边界,无法达到完美的默契。你有你的理解,我有我的认识。你的需求对方只接收到一半,你一半的失望可能就会远远大于一半的满足。

那么围绕在关系中的冲突就变成了:我已经按你的要求做了,你还想怎样?你按我的要求做了吗?你太让我失望了!关系中的冲突,明目张胆地发生在期望和失望之间。

期望被错误地与“爱”等同

咨客小雪认为:“如果他爱我就应该满足我,按照我的要求去做,要让我感觉到归属感、安全感,要给我家的温暖。”小雪的丈夫则说:“我已经很努力地做了,但她还是那么不相信我,那么不安,我不知道我要怎样做她才会满意?”

一方在索取,另一方在给予。一方觉得远远不够,一方早已精疲力尽。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爱对方,但又感觉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期望。

这样的两个人被牢牢地限定在“我爱你,我就要无止境地满足你的期望”中,这是不可能实现的。期望仅仅只是期望,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内心不曾被满足的部分,是无法通过另一个人完全得到满足的。

实际上,Ta需要的东西就在Ta内心的深处,要通过自我力量的积蓄和成长才可能得以实现。

期望不等于爱,真正成熟的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,由于彼此的独特性而相互吸引。

一个人身上独有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方爱的缘由。在对方爱自己之前,得意识到自己是完整的、有价值的,即使偶有不安,也是可以自我消化和处理的。那样,在走进亲密关系时,便可以不去操纵、控制对方,也不至于过度讨好、委曲求全、毫无底线,会尊重你们之间的不同。会尝试去沟通你们在同一件事上的不同看法和感受,会因为Ta主动为你做的事而感到惊喜和感动。

婚姻不是因为期望,是因为爱

我们需要亲密关系,不是因为我们有期待,而是因为有爱。

如果你有足够爱自己的力量,你会想到把这份爱传递给伴侣和家庭。如果你有足够对自己的认可,你会想把这份自信馈赠于关系,让关系中的每个人更有力量。如果你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感,你会想到为自己创造归属的小家庭,与他和而不同。

于是,在关系中,你不再受制于他的一举一动,反而能以另一种开放的视角去看待他为关系的努力和付出。

你偶尔仍然会有期望,但你会意识到,期望只会给自己带来失望、不满和痛苦,那么,你会试着去安抚自己,也许,我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去满足自己。

你要婚姻,不是因为期望,而是因为有爱,这份爱也许可以让你重新思考,你的期望可以走向何方,是继续期望对方的改变,还是期待自己的成长。

(作者系心理咨询师)